主页 > 地名故事 > 地名人物 > 地名人物

杨市刘寅

杨市刘寅

刘寅,字敬甫,号直庵,家住潜江“城南十里许”,大概是现在的园林街道紫月村一带,明嘉靖甲子举人。皇帝给他最初授的官职是河北钜鹿学博。可在任上,他却干了一件非学官的事,从此改变了他的人生。
一天,钜鹿县令因事外出,县大牢里的犯人越狱逃往城外。刘寅督兵快速赶到,抓获了27人。由于他的英勇果决,事态随即平息。刘寅的应变能力受人称赞,不久被提拔为成都府华阳县令。县令任上,四川松潘又发生“梗化”,刘寅参与策划军机,很快梗化化解,物畅其流,人得其事。捷报传来,皇帝亲赏银币。旋即又发生建昌叛乱,抚军命令刘寅同总镇李仁宇一道渡过泸江,智取叛军,皇帝再一次亲赏银币。后来刘寅当了山东道御史,又解决了郢属荆楚的粮船河运南京之困。
晚年,刘寅致仕回乡,修建万寿寺并写了一篇《万寿寺记》。
万寿寺遗址在今东荆河西周矶街道雷潭村。万寿寺原本在“县北去城十五里的策口”,后来怎么到了雷潭呢?
东荆河从龙头拐到田关这一段,历史上有很长一段时间叫夜汊河,河口龙头拐那时便叫夜汊口。当然,今天龙头拐所在的位置绝非昔日夜汊口的位置。因数百年来,汉江有过多次改道,比如,王场聂吕滩原在汉江以北,后来到了汉江以南,大约夜汊口也有类似情形。按旧志所记方位,雷潭村的万寿寺就建在夜汊口,而这里距今龙头拐少说也有两里地。明万历元年(1573年),夜汊口堤决,水退后,安陆府通判屠炳然受命复堤。屠走群众路线,询问当地父老如何能使堤身坚固耐久,父老说:“非借神力不可!”通判一想,如果借了神力真能使老百姓免受灾难,各级官员也省了好多麻烦,何乐不为?于是,决定把位于泽口业已颓败的万寿寺迁往夜汊口,希冀借万寿寺的神力镇住洪水。这次迁建,刘寅捐地5亩作寺基,前面盖了一间东岳殿,后面苫了一间草房供佛。此后,屠氏每因公过往潜江,都要在此留宿。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潜江知县曹珩为寺建山门,刘寅再次捐资装修东岳殿。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刘寅第三次出资更新佛堂,又赠寺僧“田一井”耕种。就在这一年,他写了《万寿寺记》,内有一段文字十分优美,描述了当时寺区的环境和氛围,兹抄录如下:
此地大江环绕,一望平原。野花芳草,四时竞秀。樵夫牧子,日夕讴歌。雨中烟树,夜半钟声,嚣然于尘俗之外,亦夜汊之奇观也。彼挂帆而过者,望之呼曰“万寿”;络绎而往者,仰之呼曰“万寿”;伏谒而祷者,叩之呼曰“万寿”……畎亩不忘君,此其暗合之。
物换星移,沧海桑田,四百年后的今天,这一番景色已随时而逝。刘寅,作为一个封建文人和官吏,把过往此地的各色人等“呼曰万寿”,视为“畎亩不忘君”,也未必牵强。过往之人,虔诚地默念或呼出一声寺名“万寿”,应首先是在为自己的生计祈祷。特别是那些被封建统治阶级以释迦牟尼麻醉了精神的穷苦百姓,他们来这里烧香敬神,为的是求得衣食温饱,祛病禳灾,何曾是为了呼一声“吾皇万岁”而来?谈及寺名“万寿”,刘寅更为直露地说:“顾名思义,岂直为佛寺设哉?盖圣天子在上,百官欢呼万岁,祝圣寿也。”他把平民百姓敬佛与文武官员上朝当做了一码事,显然与他的出身相关,与他的身份相宜。皇上提拔了他的官职,两次赏他银币,他是皇恩泽被的少数人之一。对大多数人来说,与其说佛教信徒是以万寿寺祝圣寿,不如说是祈己寿,修来世。
 
/毛道海

地名综述政区概况历史沿革域境变迁地名成规大事记
地名查询政区聚落城镇街巷交通运输水系类名胜古迹文化遗产红色地名地域品牌
图文地名图文地名
信息发布命名信息更名信息
地名法规地名法规

Copyright © 2021 www.qjdmfw.cn 潜江市地名公共服务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079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