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地名故事 > 地名史话 > 地名史话

红 军 闸

红 军 闸

历史上没有田关河,也没有红军闸,是贺龙率领红军在这里防洪打堤才有的。
发生在1931年6月的那场水灾,在潜江乃至中国历史上都是重重的一笔。当时,东荆河河水猛涨,田关段大堤溃口成灾。眼看无情的洪水闯进民垸,如不及时堵住溃口,东荆河以西、以南的潜江、江陵、监利、沔阳将被全淹,连荆门、枝江和当阳也要遭受洪灾之苦。
万分危急时刻,救灾指挥部对溃口筑堤方案却产生了分歧。有人主张在溃口处就地堵口复堤,有人主张另筑新堤,理由是溃口处已冲成深潭,就地复堤基础不牢、容易滑坡。情急之下,潜江县苏维埃政府马上请示当时驻扎在熊口的红二方面军军长贺龙,希望贺龙同志来处理这件事。贺龙立即与熊口区苏维埃政府的干部一道,踏着泥泞来到田关溃口处,仔细了解溃口、灾情和救灾筑堤情况。当得知筑新堤需要占用近四百亩农田时,贫苦农民出生的贺龙深知土地的珍贵,连连摇头。他向水利技术人员和当地村民详细了解原址复堤的技术问题和可能性,毅然跳进深潭摸索地形,其他人也跟着下水。他与技术人员潜入潭底探摸后,确定可以在原地堵口复堤,统一了救灾指挥部的思想和行动。随后,红军二个兵团的所有官兵和监利、荆门、江陵、潜江四县二万多民工,连续奋战十个昼夜,抢筑了一道3000米长的大堤,堵住了洪水,解除了四县人民的洪灾之苦。人民群众无不感谢工农红军,感谢贺军长。这段堤后来被潜江县人民政府命名为“红军堤”。
潜江因水而名,潜江人民苦于水患由来已久。新中国建立后,潜江大兴水利建设。1959年和1960年,正值三年自然灾害吃糠咽菜的日子,人们饿着肚子挖出了田关河。田关河在原汉西河东段基础上裁弯取直、扩挖、东延,贯通东荆河,彻底摆脱了长湖流域长期困扰的洪涝之苦。为了更有效地管控水情,1960年,又在田关河串通东荆河的红军堤上修建了红军闸。若东荆河水大,就关闸堵水;若长湖地区水大,就开闸排水;若需要灌溉,就开闸放水到田关河。直到二十世纪70年代,田关河经过多次清淤、疏洗,最终发挥最大效益,所属区域排灌自如,旱涝保收。身为国务院副总理的贺龙,1960年4月10日得知修建了红军闸,欣然题词:“继承土地革命时期的光荣传统、大搞水利,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题词镌刻在田关红军闸纪念碑上。红军堤、红军闸是中国工农红军与潜江人民血肉与共的见证,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价值。
 

 
/李毅 罗仲全

地名综述政区概况历史沿革域境变迁地名成规大事记
地名查询政区聚落城镇街巷交通运输水系类名胜古迹文化遗产红色地名地域品牌
图文地名图文地名
信息发布命名信息更名信息
地名法规地名法规

Copyright © 2021 www.qjdmfw.cn 潜江市地名公共服务网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20079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