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第一井出油记
江汉第一井出油记
建国初年,天下甫定,百废待兴,资源匮乏,中央号令,四海寻油。一时间,风云际会,群雄并起,红旗一展,油军出征。西入巴山蜀水,不见油龙鳞甲;南征两广天地,难寻油龙踪影。天地苍茫,油龙何在?1962年,一支石油铁军转战潜江,厉兵秣马,鏖战江汉。历经三个春秋,终于在1965年摸清龙脉,探准龙巢,缚住油龙。喜讯传开,举国欢腾,赞誉雪片般飞来,中央石油部门通令嘉奖。中国南方一座现代化油气基地江汉油田,从此登上历史舞台。
正所谓往事不堪回首,三年创业,举步维艰。1962年,一支石油部队在广西的群山峻岭间急行军,披星戴月,日夜兼程,他们要赶往千里以外的荆楚大地,去承担一个神秘而又紧迫的任务。一个名叫孙绍祖的年轻人,不久前接到石油部门通知:地质部第五石油普查大队在湖北潜江王场打出一口井,发现了油苗,此地可能潜藏丰富的石油资源,要求驻扎在广西地区的广西石油勘探大队全体急行军,奔赴潜江,担任勘探找油任务。几天后,他们赶到了这个名叫潜江的地方。转身四顾,天地茫茫,只见一片黄月浮于云层之上,四野乱草丛生,水泊星罗棋布,潜江县城宛如一滴露珠,洒落在这荒凉的江汉平原上。
抵达潜江后,广西石油勘探大队迅速被整编为江汉石油勘探处,立即派孙绍祖在王场组织打一口浅井。一个冬天的风雪搏斗,满怀希望找到龙巢,挖个龙油蛋,结果却只见钻机轰鸣,不见油龙身影,一滴油也没见着。
接着,孙绍祖被任命为3204钻井队指导员,与队长高殿印组成“缚龙”二人组,从四川调来两台大钻机,继续寻找油龙。“缚龙”二人组在潜江南门外蔡湖大队打了一口参数井,从1962年年底一直打到1963年9月,钻至井深3204米,结果“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没有看到油龙,却意外地挖出了一个大宝贝——厚度为1700米的盐层。这表明湖北地区有富集的盐矿。然而,石油钻井队的天职是要找到石油,要找到祖国建设急需的工业油流。孙绍祖根据专家分析,知道盐层既可以做石油的底层,又可以做石油的盖层,是一个很好的“储油箱”。只要找到生油层,就一定能缚住油龙。他连夜召开全队大会,充分肯定蔡湖大队“江参1井”的成功完钻。孙绍祖说:“我们已经看到油龙摆尾拍出了白花花的盐浪花,就表明附近一定有生油层。看见了油龙尾巴,不信就缚不住龙身。”队员们士气大振,紧接着又去荆州打锣场打了一口“江参3井”,却打出了一段玄武岩层。油龙仿佛在与井队玩捉迷藏,真个是“神龙见首不见尾”,它到底藏在哪里呢?孙绍祖常常一个人深夜站在井队营房,一边思考,一边望着窗外的江汉大地。他仿佛感觉到,自己的脚底下就是一片油海,井队钻头离油龙越来越近。
1965年,石油铁军3204钻井队转战钟市。当时,浩浩荡荡的井队搬迁谈何容易。由于公路条件恶劣,井队利用江汉地区水网纵横的特点,用汽车拉运机器到湖泊码头,装载上船,走水路到另一码头,再用汽车拉到钟市井位。其中有一台大钻机,是当时国内最先进的石油钻机之一,打井深,马力大,可体积也大,是个十几吨重的“大块头”,它的钻杆被称作“倚天长针”。就是它,钻出了后来被载入江汉油田乃至共和国史册的“钟11井”,起初叫做“潜深1井”。
1965年6月15日,“潜深1井”开钻,“倚天长针”日夜不停的旋转,一寸一寸地刺入这片沉睡的大地。100米、200米、1000米、1200米……;一天、两天、三天……,直到9月4日,改变江汉和中国油气开发历史的一天终于到来了。当时,一名气测工突然看到了监视仪器上的有效数据,他欣喜若狂,高声狂呼。闻讯赶来的队员们一看仪器上的数据,整个井队都兴奋了。大家奔走相告:“发现油层了!江汉发现油层了!”此时,钻机钻至井深1881米,发现了良好含油井段。指导员孙绍祖和队长高殿印听到消息后,立即向上级报告,经过层层上报,振奋人心的喜讯震动了石油部。江汉油田终于找到油龙巢穴了!南中国终于要出油了!
这消息如一道闪电,刺破了中国贫油论的迷雾,瞬间照亮了全世界。全国各地专家立即赶赴江汉,江汉大地红旗招展,缚油大军摩拳擦掌。几天后,主管江汉勘探的茂名油页岩公司副经理王辉从广东赶赴潜江,坐镇钟市3204钻井队,指挥缚龙战役。
9月11日,载入江汉油田乃至共和国史册的一天终于到来了!那一天,“钟11井”钻头完成井深1983米,千百年来深藏地底的油龙终于喷薄而出。至9月28日,井口自溢原油近5方。“钟11井”成为湖北省第一口自喷油井,江汉油田从此奠定雏形。消息传来,整个南中国勘探系统上下欢欣鼓舞,石油部从北京发来贺电:“你们在江汉艰苦奋斗,搞了几年工作,最近发现了重要情况,这是一个很大的功劳。”又称:“江汉盆地发现了油,意义很大,改变了石油分布不均的现象。要紧紧抓住出油苗头,扩大勘探工作,要求迅速行动。”
之后,潜江油井遍地开花,为祖国建设提供了大量的石油资源。如今,江汉油田已成为南方最大的现代化油气基地,孙绍祖和3204钻井队及其1965年的“石油铁军鏖战记”,永远铭刻在江汉油田乃至共和国的石油丰碑上。
/黄慧